第二百七十七章 他是谁?-《战争之父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陆扬不仅是在思考复合装甲的问题,他还是在思考这些研究人员的素质。宋昀对陆扬有种盲目的支持,看到讨论在无限地研究着,他很想告诉大家,提出这个方案的人是1020项目的总设计师、基金会的持有人、拥有万千魔丝、是大家崇拜的偶像——陆扬。但是开始前陆扬就摆手和用眼神制止了他这种大煞风景的做法,他看陆扬不说话,他也不说话,但是他的脑子也不闲着,很快也融入了那探讨的乐趣之中。

    时间飞逝,陆扬瞟了一眼手表,不知不觉地在这里已经呆了一个多小时了,见大家余兴未了,而且从装甲的讨论中不时地延伸到其他的领域,真有种触类旁通的兴奋,陆扬很不忍心打断大家,但是他还有事儿,还要去别的研究室,于是很不情愿地打断了大家的讨论。

    “对不起,你们都驳斥了我这么长时间了,现在也该轮到我说说了吧?”陆扬很客气地向大家提出发言的请求。

    这时大家才发现讨论太用心了,居然忘记了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。于是,说话的人闭上了嘴巴,写字的人停下了写字,伸直了腰板站了起来,所有的眼光看向了陆扬。

    陆扬微微一笑,大方地走到工具台上,拿起一块石笔,走到那写满了各式方程和运算公式的中央,弯腰从里面挑出自己认为有用的方程式和公式,在上面画上圈。他做得很认真,也不急躁;大家注视着他的动作,思维跟着他画的圈在思考着。

    最后,陆扬走到了第一个画圈的地方,向大家招招手。大家不由得跟了过去,但大家的脚下都小心翼翼不要踩到地上陆扬画圈的地方。

    陆扬看着大家思索状,说道:“其实我这个方案不过是一时的灵感想到的,并不是很成熟。但现在经过大家的讨论,我反而觉得我刚才还低估了这种复合钢甲的能力和应用范围。尽管刚才大家已经充分考虑到这种钢甲的成分,多数人还是不相信、也不理解这种被很多先进国家用过的、过时了的瓷片填充物能抵抗11200米秒速的爆炸力。其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,先前大家已经注意到了瓷粉,而不是瓷片。但是大家在讨论的时候,还是把瓷粉当成了瓷片去考虑。有很多人忽略了我在瓷粉中加入的氨基硼酸盐的作用。这种复合钢甲的组要作用不是外面的两层钢板,他们只能起到抗压的作用,但是对于美军巴雷特m12系列米子弹出速度不到900米秒速来说,外层钢甲完全够抗力了。这不在考虑范围之中,我们主要思考爆炸物的秒速超过11000米时,它能否对装甲造成穿透呢?”

    陆扬说着,指着第一个钢甲组合截面图,说道:“众所周知,瓷粉主要是由硅酸盐组成,它的饱和烧结温度在摄氏1100~1400度,加入硼酸盐后,他的饱和烧结温度会降低到摄氏900~980度。当爆炸物体击穿第一层防钢板的时候,内部瓷粉受到***,同时部分氧气的带入,除了受到内部压强的作用外,会产生一千多度的高温,使得入弹点出周围瓷粉融化之外,还能使得氨基硼酸盐迅速分解,不稳定的氨基化合物迅速燃烧,加上此份和弹片的摩擦温度急剧上升,迅速使得弹片温度急剧上**到几千度,钢制品到了1250度以上,就变得柔软,到了1400度以上就开始熔化,到了一千五百度,它就变成了『液』体。在几千度的温度下弹头已经毫无穿透力。考虑到动能吸收和弹片变形温度的上限时间,可以略微加厚一毫米的填充瓷粉,吸收12000米秒速的弹片只是轻而易举的事情;即使吸收不了,一团柔软的面条,冲量再大,也无法攻破密实的第三层特种钢甲。令外,夹层空间里面的压强不是毫无用处的,除了加密瓷粉密度之外,根据气体洛朗科原理……”

    整整用了十五分钟,陆扬从物理、化学和微观理论方面仔细地分析了弹片在短短的12毫米行程中的复杂过程。

    那翔实的、几千个数据信手拈来,公式、反应方程式、微观复合理论交错纷杂,但井然有序,直听得人人如此如醉,他们心里直怀疑面前这个干瘦小子难道是某名牌大学的教授,或是某某著名的科学家。否则他的逻辑和基础理论根本没有这么扎实。更让他们佩服的是陆扬提出的一个个参数,从宏观数据到原子核的大小、粒子复合产生的能量和消化的能量数据真实张嘴就来,一丝犹豫也没有,根本让这些人找不到任何漏洞。

    终于,陆扬说到了最后,兴奋地对宋昀说道:“宋昀,这个装甲可以就这么用了。至于采用氨基硼酸钾好还是氨基硼酸钙好,你不妨做个实验。要把这个理论在短时间内变成实物,不仅用在悍马飞车的改装上,还要推广到我们的主站坦克和大型装甲车上。坦克和装甲车可以问省城的三十八军姚克司令各要一部,先锋2火箭弹和地狱火导弹各搞几发,做做真正的爆炸毁坏『性』试验。如果成功,我军的陆战机械化科技水准可以大幅度提高几倍!我给你十天时间,一定要完成!”
    第(2/3)页